潇潇是一位职场妈妈,平常都是奶奶带宝宝,晚上和周末就自己带宝宝。每天潇潇回家后,宝宝就会一刻不停地“黏着”妈妈,甚至换衣服、上厕所时也要跟着。然后自己什么事都要依赖妈妈:拿玩具、吃水果、开电视、换衣服、洗澡,所有的事情都要而且只要妈妈做。妈妈在家时,宝宝甚至吃饭也不好好吃了,要妈妈喂,还总是对食物也是挑三拣四,跟妈妈一起出门时也总是要抱抱。
奶奶说娃这就是“见娘愁”,妈妈不在什么事都好好的,妈妈一回家就各种“不听话”。爸爸每次看到宝宝这样,就会大声批评“你怎么这么娇气”,还说潇潇对孩子太溺爱,奶奶也常常威胁孩子“你再这样黏妈妈,我就带你回老家”。潇潇在妈妈群里诉苦,结果得到不少妈妈的回应,原来很多宝宝都会这样“见娘愁”。
孩子“见娘愁”真的是娇气吗?
“见娘愁”是一些地方的俗语,有的也叫“撒娘娇”,是指当妈妈不在时,小孩子表现反而比较好,吃睡都更有规律,玩耍更独立;当妈妈在时,就没有那么好的表现,反而更加“娇气”。
宝宝“见娘愁”不一定就是孩子真的娇气,因为当妈妈不在时他能够表现得很好。通常孩子“见娘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孩子天生依赖妈妈
孩子天生最依赖的人就是妈妈,他喜欢妈妈的味道,喜欢妈妈的微笑,喜欢和妈妈一起玩。其实孩子非常懂得察言观色,大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和判断,妈妈是孩子心里最信任的人,他知道妈妈是会随时保护他疼爱他的,所以他也会利用这一点跟妈妈撒娇。
2.缺乏安全感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职场妈妈身上,妈妈白天要上班,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实际上很短,而孩子需要通过妈妈的陪伴来建立“幸福感”。当妈妈陪伴的时间很少时,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因此当见到妈妈时就会更加迫切地粘着妈妈。
3.吸引妈妈的关注
有的孩子会跟妈妈撒娇,是为了吸引妈妈的关注。有的妈妈可能因为工作或其它原因,对孩子的关注不够,有时候甚至陪在孩子身边却在干别的事情(比如玩手机),这时候,孩子就会想要做出一些举动,来吸引妈妈的关注。
4.回报妈妈的“爱”
曾经看过一句话:“你对孩子的爱能够从孩子行动中表现出来”。很多爸爸表示还在只喜欢粘着妈妈,不粘自己,有的孩子甚至会直接说“不喜欢爸爸”。这其实是因为大多数爸爸都不像妈妈那样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跟孩子相处,孩子从爸爸那里体会到的“爱”很少,从妈妈那里体会到的“爱”很多。作为回报,宝宝也会很“爱”妈妈,他的表现就是粘着妈妈,跟妈妈撒娇。
孩子“见娘愁”该怎么办?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太“娇气”会对性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育儿专家表示,孩子喜欢在妈妈面前撒娇,喜欢粘着妈妈,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这表明孩子在渐渐长大,在实现“依恋分离”。面对孩子的“见娘愁”习惯,我们该怎么做?
1.多陪伴,给孩子足够安全感
要改善这种状况,首先要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因此,妈妈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当孩子表现出对妈妈的依恋时,给他一个拥抱,并尽量满足他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等于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如果父母对孩子百般迁就,反而对孩子成长不利。
2.不要“暴力”阻止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这样“黏妈妈”很娇气,于是极力阻止,因此常常大声呵斥“你不可以这样”“你怎么这么娇气”“你怎么这么没用”……或者直接“暴力”阻止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比如直接把孩子带回老家)。殊不知,这种“暴力”行为反而会使孩子更没有安全感。
3.宠爱而不溺爱
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也会助长他们爱“撒娇”的个性。所以,我们可以宠爱孩子,但绝不能溺爱。
4.帮孩子树立自信心
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当他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时,会得到无比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当孩子有足够的自信时,对妈妈的依赖也会减少。同时,家长多多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多多赞美孩子的表现,都能帮孩子树立自信心。
5.爸爸多参与孩子的生活
在很多家庭中,妈妈才是育儿的主角,爸爸很少参与,或者爸爸只是扮演“黑脸”的角色,这些都会造成孩子对爸爸的疏远和对妈妈的过度依赖,也就很容易出现“撒娘娇”、“见娘愁”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