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之后,7岁的小韩跟随母亲来到另一所城市。母亲将他送入寄宿制学校,辛苦工作,并且逐渐开始了第二段感情生活。母亲忙于生计,常常出差,父亲极少来看他。小韩倍感失落,得不到亲人的关怀,他变得旺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每到周末才能回家的他,有心事也不愿意告诉母亲。老师反映他常常上课发呆、夜里无意识地啼哭。
小学三年级时,他的身高仍与入校时一样,比同龄孩子矮一头,常被同学嘲笑。母亲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指出:小韩身高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心情抑郁,生长激素分泌受到影响,造成了生长发育迟缓。
作为家长,我们要如何看待他们心灵的创伤?让其走出抑郁的阴影呢?
人们常用“无忧无虑”形容少年儿童的心理状态。然而,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孩童罹患抑郁症的比例不亚于成人,未成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比率逐年攀升。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20%的少年儿童出现过抑郁症状,其中有近两成孩子的重症抑郁症,需要接受临床药物治疗。
像小韩这样寄宿学校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属于儿童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一般来说,孩子感到情感缺乏的时候,就容易有被遗弃和拒绝的极端想法,从而产生焦虑恐惧,更加胆小内向。当缺少知心朋友、倾诉对象和心灵监护人时,一点点生活环境的改变就会在孩子心中埋下抑郁症的种子。
因此,家长们在离婚或分居、送孩子去寄宿或寄养、甚至是搬家、转学、住院等情况之前,一定要充分沟通,为孩子预备好来自于亲戚、伙伴、老师的情感支持。家长要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约定再度相聚的时间和方式。分离后,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引导孩子用正向的方式将注意力放在“重逢”而非“孤独感”上来。
针对抑郁倾向的孩子,家长要避免专制冷漠的作风,要营造一些精心准备的“快乐时光”,可用“小礼物”、“写卡片”、“交换日记”等方式,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到父母永远是世上最疼爱他的人。
整体而言,男生在小学阶段的抑郁比率更高。然而,青春期身体发育带来的压力,让不少女生在初中阶段出现抑郁症状。当孩子出现抑郁症状时,家长们要处理好自身情绪,做到不迁怒、不焦躁、不将挫败感归咎于孩子。
心理咨询师 金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