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女童误食16颗磁球玩具 胃和小肠发生7处穿孔
2017-07-14 11:00:06 来源:网易亲子

巴克球
巴克球

武汉2岁女童吞食了姐姐16颗磁球玩具,致使胃和小肠发生7处穿孔,一段小肠被切除。10日晚,刚做完这台手术的市儿童医院医生忍不住就此在朋友圈以图片的形式晒这坑人的玩具,希望引起家长们关注。

2岁女童元元是武汉市江夏区人。2天前,她突然不明原因地呕吐不止,一天要吐十几次,同时腹痛难耐,还发高烧。家长急忙抱着她去医院。

10日下午5时许,一家人辗转多家医院后来到市儿童医院。拍片显示,元元肚子里有一串金属珠子。医生怀疑很可能已出现严重的肠穿孔。经过2个多小时紧急剖腹手术,医生终于将“元凶”取了出来,孩子脱离危险。

一家人一看“元凶”才恍然大悟,竟然是前段时间姐姐最心爱的玩具磁球。8岁姐姐莉莉在学校见很多同学在玩巴克球,吵着让妈妈给她在网上买了一盒。一盒巴克球有上千颗,磁性非常强,可拼成多种造型。

莉莉在家、在学校都玩巴克球,家里随处可见零散的珠子。一段时间后,这些零散的珠子就消失不见了。妈妈以为是莉莉捡着收起来了,没太在意。她怎么也没想到竟是被小女儿元元“偷吃”了。

市儿童医院普外科医生闫学强介绍,从元元小肠里取出的珠子直径约5毫米,共16颗,分别位于胃部和小肠。这些珠子导致元元小肠穿孔多达6处,胃后壁上也有1处穿孔。除了对穿孔进行修补外,医生还不得不将元元近10厘米长的一段小肠切除了。目前,元元还需要密切监测,以防术后出现肠梗阻等危险状况。

该院普外科主任卞红强介绍,磁铁类玩具导致的儿童意外伤害,国内已经出现多例。仅武汉市儿童医院,每年都会遇到四五例吞食磁铁类玩具的儿童,大多已酿成穿孔等严重后果。

他表示,幼儿一旦将磁铁类玩具误吞进体内,两颗以上吸铁石在3至5厘米的距离即可牢牢地吸附在一起,极易造成受影响的器官组织缺血坏死、穿孔。

有“二孩”的家长尤其应重视玩具安全问题,最好把大宝的玩具与二宝的玩具隔开。3岁以下幼儿喜欢将颜色鲜艳的物品往嘴里塞。儿童应玩符合其年龄段的玩具。磁铁类玩具、电池等小物品对儿童危害大,家长不应把它们放在儿童能够拿到的地方。

网售巴克球磁性严重超标 出口到美国曾多次被召回

记者了解到,巴克球是时下在中小学生中流行的一种玩具,在淘宝等网购平台十分畅销,很多网店月销售量达到上万件。一盒216颗的“单色基础款”巴克球,一般仅售20多元。

巴克球由数百颗至上千颗铁镀镍磁球组成,每颗直径5毫米左右,有几十种玩法,可拼出首饰、几何体、建筑等多种造型。不少买主和玩家评价其“益智又减压”。这本是为成人设计的休闲用品,不少店家也都提示禁止14岁以下儿童使用。然而,由于巴克球的设计五彩缤纷,极易吸引儿童玩耍。

巴克球具有强磁性,不能与家电或手表放在一起。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巴克球产品,其磁性达到4000至5000高斯,比国际上规定的玩具磁性高出80倍。即使销往美国的“出口货”,也比本国玩具安全最新标准高出了37倍。

记者试玩巴克球发现,将两颗磁球互相靠近,只要进入3厘米范围,一松手,两颗球就会自动吸在一起。

医生认为,这些磁球如果被幼儿误吞,就会相互吸引,引发胃肠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后果,甚至发生两颗磁球隔着两个肠壁相互吸引、固定不动的现象,最终导致肠管坏死。

2015年,江苏省镇江市一女童误吞巴克球。在X光机协助下,医生做了3小时手术才保住她的性命。

近几年,美国发生了2900多起与强磁性球玩具相关的安全事故。我国一些企业出口到美国的强磁性球玩具曾被多次召回。

磁性玩具产品 需符合新“国标”

检验检疫专家提醒广大家长,在选购玩具或者在监护儿童使用时要着重留意3个方面:一是要认准产品的“3C”认证,具备该认证资格的产品才符合相关质量安全标准;二是要留意玩具包装及产品上的各类警告标志和文字,如适用年龄和注意事项;三是要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和教育引导,不要让儿童独自玩耍有安全风险的玩具。据了解,2016年1月,我国新修订的《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新的国家标准增加了对玩具磁体和磁性部件的要求,以防止磁性材料或部件被儿童吞入而造成伤害。新“国标”的过渡期已于2017年6月30日结束。从7月份起,国内只能销售符合新“国标”的玩具产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