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各地手足口病陆续进入高发期。在高发期如何才能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看看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特别3岁以下的幼儿发病率最高,跟孩子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关。一般3—4月逐渐增多,5~7月达到高峰。
症状:
初期高热,体温会在38℃~40℃之间;
很快出现咽部红点样疱疹,并继发出现手、脚掌面红疹,还可发现肛门周围红点;
3-5天体温会降至正常,但咽部疱疹会破溃,引起吞咽疼痛,进食水障碍;
可能伴有厌食,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易感人群:5岁及以下的儿童。
感染途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接触性感染。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服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一般情况,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很多的家长只有当孩子的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了才会意识到孩子可能患上了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是有早期信号的,如幼儿哭闹次数增多、口水增多、饮食不正常、食欲下降、拒食、易惊等;大一点的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手抖、脚抖、走不稳等情况。高烧39℃以上,且持续三天不退。建议家长们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早起发现、早起诊断。
手足口病高发期,做好预防工作很关键: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食物。
2、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
3、保持居家、教室等场所卫生,经常通风换气。
4、定期对玩具、餐具、水杯、毛巾等儿童常用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减少感染机会。
5、流行期间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如果孩子出现皮疹、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6、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措施。
2015年12月,国内已有针对手足口病EV71病毒的疫苗批准注册生产,为全球范围内最先获得国家许可的手足口病疫苗。妈妈们可以根据宝宝月龄和实际情况,选择进行接种。
特别注意的是,家长本身也可能会传染手足口病给宝宝。因为大人的免疫力强,症状也较轻,一般只是手足出现疱疹不会发烧,甚至没有任何症状的携带,但是通过与宝宝的亲密接触便会传染给孩子。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家长从外面回来,最好先洗过手,尤其是接触宝宝的食物前一定要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