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交朋友与维护友谊
2016-07-28 16:28:47 来源:网易亲子

 

如何引导孩子交朋友与维护友谊

前些天在参观美国一个儿童机构时,看到一幅画,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题目是“你做好上幼儿园的准备了吗?画上有五幅图,每一幅图代表一种幼儿园入园必备能力。第一幅是我会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第二幅是我会交朋友;第三幅是我会表达我的情绪;第四幅是我会使用语言(很有意思的是,配图是一个小孩在大哭,因为当孩子的语言能力不足时,他们常常会用哭闹、打人等方式来表达);第五幅画,我会轮流和分享。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自理能力外,其余四项都是与儿童心理社会能力发展相关的内容。

为什么国外幼儿教育对儿童心理社会能力发展方面如此重视? 这让我想起了2015年发表在美国公共卫生杂志上的一项20年队列随访研究,这项研究预测儿童早期的心理社会能力对其成年期的影响。研究者在1991年评估了一下四个地方大约800名幼儿园孩子的心理社会能力,然后在后来的20年多年中,追踪他们的成长过程,记录一些他们生命中里程碑的事件直到25岁。研究发现在幼儿园时期合作、分享、帮助别人、解决冲突等社会心理能力发展比较好的儿童,长大后会接受更多的教育(完成高中学业,上大学的比例都更高)、找到全职工作的比例更高,而在1991年测评时心理社会能力表现比较差的这些孩子,成年后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更低,吸毒、进监狱等危险行为发生率更高。

正是基于很多专业的、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国外的家庭和儿童教育者对儿童心理社会能力的发展格外重视。不管是幼儿园、中小学,还是儿童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儿童机构,都融入了大量促进儿童心理社会能力发展的活动和内容。这方面的儿童绘本也是很丰富的,很多绘本是由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临床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资深人士撰写,以孩子容易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场景,将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发展以及孩子成长中需要知道的道理蕴涵其中,有很多绘本后面还会有这些专业人士给家长的建议。

如何引导孩子交朋友与维护友谊

如何建立友谊

当孩子面对新的环境时(比如,开始在新的学校上学、搬家到新的地方时),建立友谊的能力尤为重要。有些孩子比较容易交到朋友,但对于很多孩子而言,建立友谊并不是那么轻松和容易的事情。如果孩子感到害羞,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不敢加入小朋友们的活动中,不敢邀请别人一起玩时,家长该怎么帮助孩子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人们如何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通常有三个维度:

内部/外部、

稳定/不稳定、

可控/不可控。

比如,你想邀请小朋友一起玩跷跷板,但对方正在玩滑滑梯,没有接受你的邀请。有的孩子会把这个拒绝归因在外部因素,“他可能玩滑滑梯玩的正高兴,所以没有接受我的邀请”;而有的小朋友会觉得“是我自己不讨人喜欢,别人都不愿意和我一起玩”,这样的话,就把被拒绝的原因归结到自己内部因素上了。同样是这个例子,第一个小朋友归因的是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如果拒绝的原因是对方玩滑滑梯正高兴,那这个因素只是暂时的,等一会他说不定就对跷跷板感兴趣了,还可以再次邀请他玩;第二个小朋友把对方的拒绝归因在自己不讨人喜欢这种自身特点上,但这种特点是小朋友在短期内很难做出改变的因素,就会让他感到很无助和自卑。

因此,归因理论认为当发生了一件坏事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将其归因为外部因素、不稳定、可控因素导致,那么会感觉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成败有一定的掌控作用,这样就会比较积极乐观、勇于尝试。归因风格是人们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积极心理之父塞利格曼认为归因风格在人们8岁左右的时候就可能成型了,但是这种风格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培养而改变的。

恰当归因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能力,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 比如,当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害羞、不敢交朋友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有感到害羞的时候,刚开始和陌生人交流或刚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很多人都会感到紧张和害羞”。这样引导的话,家长就把孩子目前出现的这种状态归因为外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是刚上幼儿园这件事和这种暂时的状态,而不是孩子的内向、胆小等这些内在、不可控的因素);另外,父母这样说的话,孩子会觉得原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紧张焦虑的情绪会有所缓解。家长对孩子害羞的情绪状态表示理解,告诉孩子“当你感到害羞的时候,即使跟别人打个招呼,有时候也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气。但你可以经常练习,练习的越多,就会变得越容易。”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供解决的办法,让孩子感到这件事情自己有能力控制和应对。

如何引导孩子交朋友与维护友谊

如何维护友谊

如果想让孩子变得更受朋友欢迎和喜爱,家长该怎样引导? 在人际关系中,孩子应该学会的能力:分享、合作、轮流、帮助、倾听和表达、守诺、宽容、爱和公正等。

学会分享:“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乎?” “不若与人。”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不若与众。”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孩子树立分享的榜样。我在国外的儿童活动中,经常看到家长引导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游戏的场景。

学会合作:比如,“有时候小朋友非常想和你玩某个游戏,你可以试着参与和配合,不要每时每刻都要大家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如果Eric想用积木搭桥建铁路,那你可以用Lego建房子,你们一起来建个城市吧。”比如,和朋友一起比赛跳远,朋友赢了,要真诚赞美, “Good Jump! You win!”不要为一时的输赢斤斤计较。

学会轮流:如果孩子们都想玩同一个玩具是怎么办?投个硬币来决定先后或用计时器来帮忙,大家轮流玩。

学会邀请:“我们一起来荡秋千吧,你先荡我先帮你推,然后一会你再帮我推,好不好?”

学会帮助:当朋友心情不好时,看看有没有办法让他高兴起来。“这是我最喜欢的糖果,吃了你心情可能就会好起来。”当朋友做不出数学题时,想办法帮他理清思路。

学会倾听和表达:家长应该教小朋友用礼貌、友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有些小朋友说话不礼貌,不要和他计较,简单平和的回应就好。比如,“不要拿我的笔,快还给我”,可以平静的回应“好吧,我刚刚借用了一小会。”

学会守诺:言必行,行必果。信守承诺才会得到朋友的信任。比如,你最好的朋友告诉你“我的父母离婚了,我很难过,不要告诉别的人”。家长应告诉孩子不要将朋友的秘密到处宣传。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也要教孩子学会辨别情况和自我保护。如果对方让你保守的秘密是坏的行为,比如偷窃、或者对方想要触摸你的身体并让你保守秘密等,这样的情况需要及时告诉家长。

学会宽容:“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会犯错,学会接纳和宽容”。

学会表达爱:爷爷奶奶父母或朋友生日的时候,教师节的时候,家长可以带小朋友亲手制作小礼物,让孩子从小学会表达爱意。 保持公正:当有人欺负或取笑你的朋友时,你需要保持公正。比如,有小朋友在背后悄悄给你说,“Emmy和人说话的时候好像有点怪怪的”。你可以告诉他,“那是因为Emmy听力不好,所以才会这样,这并不是她的错。我们以后和她说话的时候,尽量说慢点、大声一点,这样她就能和我们更好的交流了。”

除了上述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人际能力外,家长也要告诉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该做的事情:

不能嘲笑或取笑别人:每个人都有缺点,缺点没有什么可笑的。

不能打人、不能骂人或说脏话:生气的时候,用正念儿童练习(如,神奇快乐呼吸法)来平静的心情,坚决不能打人骂人。

不要不懂分享:不要占着玩具,不让别人玩。

不要不遵守规则:玩游戏的时候,大家都要遵守规则,才能玩的开心。 不要总是责怪别人:当出现坏的情况时,不要总是责怪和抱怨别人。如果对方真的做错了,想办法帮他一起来解决。

 

不要限制朋友和别人一起玩:“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允许你和别人一起玩。”这是小朋友中常常出现的情况。家长要提醒孩子,要允许朋友有别的朋友,要尊重朋友的朋友,大家一起更快乐。

不要忽略朋友的话语和感受:有时候朋友可能累了或烦了,“放开我,不要抓我了”,告诉孩子要及时观察和体会朋友的心情,不然的话,可能接下来你们就会吵架了。

不要赢的时候不要四处炫耀,输的时候就不玩了。

马亚婷/文 北京大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优儿学堂儿童心智成长与亲子教育专家。从事公共卫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亲子教育等方面研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