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医学专家表示,幼儿关注性器官是正常现象,家长应对不当或留后患
三岁男孩阳阳最近出现一个“坏毛病”:妈妈发现他经常揉搓自己的小鸡鸡,用手、小枕头,甚至用正在吃的水果。妈妈向阳阳所在幼儿园的老师了解情况, 却意外地被告知,班上另外两个男孩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况。“孩子得了什么病?是不是在追求性快感?”妈妈担心阳阳的心理发育出现了偏差。
“幼儿爱摸生殖器不是病。”性医学专家指出,在幼儿的性心理发育过程中,会在某个阶段特别关注、爱探索性器官,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过,家长如果应对不当,可能会在孩子身心发育过程中留下阴影。
案例:女童摩擦阴部,叫妈妈“等会抱我”
三岁半的静静最近坐得很不老实,老爱在小板凳上,夹紧双腿来回蹭阴部,表情专注。有一次,她变本加厉地拿一只小熊在两腿中间蹭来蹭去。妈妈见状,赶 紧让她起来吃水果,想借机转移她的注意力。谁知,静静不加理会,妈妈只好伸手要抱她起来,她竟然说:“妈妈,等会儿再抱我!”妈妈当时就惊呆了。
在网上妈妈聊天群里,经常能看到哭笑不得的妈妈反映“小宝宝爱自摸”。一岁半的乐乐早上起床后,发现“小鸡鸡”竖了起来,摸了摸很高兴。被妈妈发现 后,他还得意地指着“小鸡鸡”让妈妈看。还有一些两三岁的孩子爱在公众场合脱裤子、掀裙子,亮出自己的生殖器。妈妈们反映,在探索自己身体方面,似乎男孩 比女孩更积极,表现也更张扬。
专家:幼儿摸生殖器就像“摸鼻子”
“孩子每一个习惯的形成都有心理的和生理的原因。两三岁左右的孩子对探索自身有好奇心。对他们来说,触摸性器官和触摸鼻子一样,只是在探索身体。”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性医学科主任张滨教授指出,就像孩子发现自己有手、有鼻子一样,他们也会发现自己的性器官。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发展”论,儿童在1岁前处于口欲期,通过口部的活动来获得快感。约18至36个月大时则进入肛欲期,感受到 刺激肛门时产生的新奇感觉,会因自己能产生粪便而感到兴奋。3~5岁会转入性器期,对生殖器感兴趣,尤其喜欢皮肤的摩擦。一些孩子在性器期还爱让父母抚摸 他的全身,仿佛有“皮肤饥渴”。
张滨指出,大脑中有不同的感觉区域与身体各部位相对应,抚摸、按摩时会带来特别的感受。抚摸生殖器时,孩子会感到舒适、快乐。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 抚摸生殖器获得的感受,与成人脑海中的“性快感”有所不同。幼儿触摸生殖器所带来的感受,预示着性意识的萌发,更主要的是出于好奇心,随着年龄增长,这种 行为一般会自然消失。
处理:
父母保持淡定最重要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摸生殖器就急着制止,要求孩子一定要改正。其实,这种过度反应,反而会让懵懂的孩子意识到摸生殖器与摸其他部位的差别。“如果家长 用激烈的态度制止,可能会起到‘强化行为’的作用,引起孩子对生殖器的特别关注。”张滨指出,家长不能套用成人的概念去理解孩子的行为,更不能对孩子的行 为嘲讽、粗暴喝止甚至打骂,否则,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伤痕。
性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年幼时对性的认知和探索活动,会对他们成年后的性行为产生影响。国外有研究认为,如果孩子在肛欲期的探索活动得不到满足,长大后容易出现吝啬、顽固、倔强、洁癖等。
张滨建议,遇到孩子摸“小鸡鸡”,首先家长要淡定,不要愤怒,也别大惊小怪,也不能把孩子的举动当成好玩的事。其次,对年纪小的孩子,可以用新玩具 或者其他游戏、食物转移注意力。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让他知道,“触摸自己的身体是正常的,但这是隐私部位,不能在公开场合进行,更不能亮出来给别 人看。”
也有妈妈表示,当孩子抚摸私处时,不妨温柔地摸摸他的胳膊、背,这种肌肤接触也能有效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责骂或嘲笑孩子,以免引发孩子的罪恶感或厌恶感,留下后患。
提醒:
触摸生殖器要防哪些病?
有些情况下,频繁触摸生殖器可能提示疾病或孩子的心理变化,家长需要警惕。
如果年纪较大的学龄儿童频繁抚摸生殖器,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尤其是幼年时曾因触摸生殖器被家长严厉责打过的孩子,有可能是精神心理问题的表现。
10岁的锋仔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拨弄自己的“小鸡鸡”。父母越阻止,他玩得越厉害,有时甚至会把“小鸡鸡”摸得通红。父母带他到性医学科就诊。“和这 个孩子的交谈中,我觉得他孤僻,很难沟通。”张滨说,细细询问父母后才知道,原来锋仔两三岁时,有段时间也很喜欢摸“小鸡鸡”,在外面玩耍时也控制不住自 己。父母觉得他的行为不雅,令大人蒙羞,多次制止未果。有一次,父亲气急之下打了锋仔,令孩子受到惊吓。
上学后,锋仔不爱和人交流,学习成绩较差。一遇到心情不好,他就会频繁抚摸生殖器。医生认为,他的表现疑似儿童精神分裂症,将他转诊到精神心理科,以接受进一步治疗。
有些家长担心:“穿开裆裤,孩子就更容易摸‘小鸡鸡’吗?”张滨指出,开裆裤未必导致孩子触摸生殖器,但如果在室外穿开裆裤,孩子随地坐,或用脏手 触摸生殖器,会增加感染的风险。需要提醒的是,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有摸男婴“小鸡鸡”的习俗,寓意吉祥,但这对孩子生殖健康和身心发展不利,属于陋习,应予 摒弃。文/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江澜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性医学科主任张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