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90后美女作家自杀
4月27日,1991年出生的台湾才女作家林奕含在家中上吊自杀。
自杀的原因是长期被抑郁症折磨,而抑郁症的症结,可以在她2个月前出版的自传式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找到,——小说讲述了一个叫房思琪的小女孩在13岁时被补习班老师诱奸的故事。
花季的懵懂少女,被自己崇敬的老师诱奸,犯罪感和羞耻心让她无法面对自己。在书中,她尽量美化这段经历,尽量让这种性侵行为带上爱的光环。她说这是一个女主角爱上诱奸犯的故事,是有爱的。她想逼自己相信,这段经历也许并没有那么丑陋,但事实是,这段经历让她痛苦不已改变了一生。
思琪受到怎样的伤害,林奕含便受到怎样的伤害。
林奕含原本出生于台南的一个医生世家,从小品学兼优,由于身患抑郁症,林奕含考上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之后,仅两周就退学。之后她重考上政治大学中文系,但由于第三年病发再次休学,未能拿到毕业证书。
如今,我们作为旁观者,都能看出林奕含的不正常,她的家人至少应该有所察觉。事实却是,在她向家人发出求助信号的时候,她失望了。
事发后的某一天,思琪对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还没开学。
前不久有则新闻,《北京一17岁女生被名校老师在家性侵一年多》,女孩曾多次支支吾吾对父母表示,不想再继续补课了,但父母“以为女儿只是课业繁重,情绪化的拒绝补课,并未太在意”。直到8个月后,女孩坚持让父亲给她补习的房间内装了监控,让他们自己看换老师的理由,其父母这才发现了真相。事后,父亲说请家教是他今生最后悔的决定。
在传统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种病态观念:人们谈性色变,对“性教育”更是刻意回避,仿佛性教育会亵渎孩子纯洁的心灵;若女性被性侵,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她的家人唯恐她的“丑事”让自己丢脸,最后连受害者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受害者千夫所指,施暴者得意洋洋。
家庭和社会,都是施暴者的帮凶。
■惊心:儿童性侵报告都是血泪
近年来,儿童性侵事件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2017年3月2日,《女童保护2016年性侵儿童案件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发生儿童被性侵案件数量433起,比2015年增加93起。受害人778人,其中,719人是女童,占92%,男童案件仍不容忽视。其中,被性侵的儿童以7-14岁的中小学生居多,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不到2岁。
在案件数量统计中,其中熟人作案占7成,家庭成员作案须引起重视。而其中易于接触儿童的从业者作案占比高,作案人与受害儿童关系主要有"朋友关系,教师关系,家庭关系"。
另外,统计结果显示,发生在受害者住所的有126起,发生在作案者住所的有10起,发生在酒店或旅馆的有93起,发生在野外(如上学路上)的有84起,发生在学校的有43起。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实施性侵的场所中,受害者住所占比最高。
对于儿童保护防性侵教育现状,近七成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系统的防性侵教育。
这一句句话,真是触目惊心。对于我们,这些只是一些冰冷的数据,但是对于受害者,对于受害者家人,却无比残酷。
前不久,另一则新闻更让人痛心:《16个月大女婴被性侵,尿不湿上全是血!》女婴的母亲怀疑是熟人所为,50多岁,在菜市场卖蛋的男子,经常抱着女婴,当天抱着女婴出去玩,差不多40分钟才回来,当时宝宝手上拿着糖但是目光很呆滞……女婴的母亲很后悔,不该让那个男人抱走孩子。可是,事实上,如果家长没有安全意识,没有这个坏人,也可能会有别的坏人。
为什么要等到悲剧发生后,才后悔莫及呢?我们作为父母,要做的绝对不是事后追悔、唏嘘感叹,而是切切实实提前给孩子敲响警钟,把这个也许我们都忽略掉、甚至自动屏蔽掉的危害,早早地讲给孩子听。
孩子磕碰一下、摔一下,父母会心疼、自责好几天,但孩子被性侵,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伤害,却得不到父母的重视,或者说是刻意忽略。
■正视:王大伟教你“儿童防性侵”教育方法
著名的安全教育专家王大伟教授曾接受网易亲子的专访,为大家介绍“儿童防性侵”的教育方法,十分简单、有趣、接地气,总结如下:
1、儿童被性侵的数据,一定要远远大于被曝光的数据。
英国警察有一个统计,就是对女童的性侵大概是1:7,也就是说每发生7起性侵案件,可能才有1起曝光,所以它的隐案特别大。
2、要告诉孩子,我们周围不仅有鲜花,也有大灰狼。
每次我们出去讲课,总有一些妈妈要举手提问,她说我的女儿长得这么漂亮,她的心理那么健康,你要是告诉她有大灰狼,她会不会有心理阴影呢?
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
我反过来问一句,我们每个孩子在生下来的瞬间都要去打卡介苗,就是在胳膊上要注射卡介苗,这个时候孩子会不会哭?一定会哭。而且,每月的婴儿注射都有不良反应,对吧?要发烧,要不爱吃饭,要起红疹子,那么,为什么大家对打卡介苗、对注射这些东西没有反感呢?
实际上,我们教孩子们背心裤衩不许别人摸,就是在给他们打卡介苗。
要让孩子知道,周围不仅有鲜花,也有大灰狼,这个我们有一个专门名词,叫“犯罪免疫力”。我们打针的时候,那是生理上的免疫力,我们还要对犯罪有一个免疫力,所以这个是对小女孩从小就要实施的教育。
3、要对孩子从小就进行防性侵教育,两岁左右就可以开始了。
要教给孩子们性别的识别意识,要告诉他们,人体有一些部位是不能摸的。
可以利用歌谣,比如:“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裤衩都穿好,里边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这个就是身体部位不能让别人摸,这是从小的教育,这个教育非常重要。
还可以利用游戏,比如:在家里,拿一个小熊,给孩子两种纸,一个红纸,一个是绿纸。你问孩子哪个地方能摸,你就贴绿纸;哪个地方不能摸,你就贴红纸。结果,两三岁的孩子他不懂,他会把眼睛贴上红纸,他会把鞋带贴上红纸。为什么呢?眼睛一摸看不见了,鞋带一摸开了走路会摔跤。但是,五六岁的孩子基本都知道,前胸、后屁股这些地方不能摸,这就是一个最早的关于性别意识的安全教育。
我们还曾经编过这样的一个童话,叫“鼻涕熊和口水狼”。里面有一个小女孩叫小狐狸,小狐狸在家做作业,妈妈不在家,口水狼就说咱俩玩个游戏吧。玩什么游戏呀?咱们把衣服都脱了玩游戏好不好?那个小女孩就说,我妈妈说了,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是不许别人摸的,这时候外面掉下一个椰子来,砰地掉在水里了,然后小女孩就说,哎呀,我爸爸回来了,这是他关车门的声音,然后口水狼就吓跑了,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也不是伤害孩子的心灵,反而就是一笑了之,这样的故事也可以在女孩晚上睡觉的时候给她讲,讲的最后的结果都是哈哈一笑,这个也能起到一定的安全防范教育。
4、一个女孩子,如果能听到十句话,她可能一生就不被犯罪侵害了。
如果我们有十句话,这十句话教给一个女孩子,记住了,她就一生就平安了呀,这样比你说我要去严打、我要去再造社会和谐,那么可能对个体来说,效果可能更好一点。当然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还要进行严打。
比如:和陌生人说不、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小小秘密告诉妈妈、问我名字不能说、放学早回家、永远不要打黑车、男孩女孩独处一室不要超过30分钟、慎坐别人顺风车、对坏人可以不讲真话、 面对侵害可以不遵守诺言。
5、孩子被性侵之后,更要得到保护。
孩子被性侵之后的保护,我们国内这部分比较弱,主要就是三大救助:
第一个是生理救助,生理救助就是要到医院去看病,这里面毛发、体液、抓痕、现场遗留物都要取证,这叫五大证据。
第二个是法律救助,法律救助要告诉孩子性侵案件是严重的刑事犯罪,一定不能让坏人逃脱,一定要让他绳之以法,而且女孩子被性侵害之后,名誉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媒体是不能报道的。
最后一个是心理救助,外国有性侵害救助中心,甚至有好多以前被性侵的女性,她们愿意做志愿者,在那里去告诉这些个低龄的女孩子,怎么走出心理的阴影。
我们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不止有鲜花,还有很多大灰狼;我们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触碰;教师、亲友不一定都是好人,他们说的话做的事不一定都是对的,如果孩子觉得不对劲,一定要大胆拒绝,回到家要勇敢告诉父母,而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受到侮辱了是给自己丢脸,父母要做孩子最强大最可靠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