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的钱最好赚。在经历了人口出生率的一路暴跌之后,二胎终于在2011、2013年和2015年用三段式节奏放开了限制,随之而来的就是逐渐火爆的孕婴童市场。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满一年之际,业内预计,在二胎政策和消费升级的双重刺激下,母婴整体产业规模已突破两万亿元。
大型品牌母婴店
月赚数十万元很正常
如今在西安,大到商场超市小到个小区的沿街商铺都能找到孕婴童店的存在。记者1月4日在某地图APP上,以永松路为中心搜索附近母婴用品,结果显示1公里范围内就有超过10家店面。记者咨询发现,规模较小的孕婴童用品店很多都是新开业不久的,有的经营时间还不足一年。
在赛格购物中心、银泰城、凯德广场等多家大型商场和购物中心内,均聚集了大量孕婴童品牌的专柜和铺面,有的商场干脆拿出整层空间开办孕婴童用品店和儿童游乐场所。
2015年底,王欣在丈八东路自家小区门口开了家孕婴童生活馆,上下两层。楼下销售母婴用品,楼上提供婴儿洗澡和游泳,“附近小区比较多,当时周边只有一家母婴店,而且没有洗澡服务。”她说,没想到开张没多久,周边又开了几家母婴店,小区里也有新开的幼儿游泳馆,“竞争越来越激烈。”
某孕婴童连锁品牌店赵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负责的这家店有1000多平方米,开业半年,销售额刚稳定下来。他说,西安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孕婴童店面难以计数,经营状况也不一样。一般百平米左右的小店面,每个月销售额在数万元不等;而商场内的大型品牌店,月赚数十万元也很正常。
位于西安康乐路一家母婴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去年单店营收同比增长近四成。
二胎生育红利带来超两万亿的市场蛋糕
记者从国内知名第三方数据机构易观获悉,其预计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育儿成本逐年上升,中国母婴行业保持高增长态势,2017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将近2.7万亿元。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满一年,据全国妇联最新调查显示,相对东部地区,西部城市不愿生二孩的家庭比例只有44.7%,二胎生育意愿相对强烈。
陕西省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西安全市常住人口870.5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8万人,出生率为10.15‰。另据西安市卫计委测算,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西安有可能每年增加1.5万新生儿。记者查询《西安统计年鉴》发现,从2000年至今,西安有4个年份的出生人口超过8.5万人。除了2000年8.9万人最高以外,其他3次发生在2012、2014和2015年。不难发现,从2013年底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开始,西安的出生人口就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另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大量外来家庭流入给西安新生人口带来的增量也不容忽视。
业内认为,二胎政策和消费升级的双重刺激下,母婴市场迎来爆发性发展。易观分析师荆晓蕾分析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落地满一年,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生儿数量的增长。关键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年轻父母的消费行为较PC时代已发生巨大变化,社交和娱乐元素不断渗透到网购行为中。用户对质量、价格、服务等需求均有所提升,使原本竞争激烈的母婴市场进入一片红海之中。”
“表现在产业方面,除了母婴商品零售外,互联网母婴市场市场也向包括教育、医疗、健康、亲子活动、亲子旅游、孕产护理、产后瘦身等多种细分领域拓展,为用户提供大母婴O2O服务。”荆晓蕾说。
创业者持续入场
母婴企业跑步进入资本市场
业内认为,2012年之前是母婴产业的探索期,而2013年-2014年为启动期,2015年-2018年则为高速发展期。
据母婴商情网统计,国内母婴行业从2008年步入发展车道,不少为人耳熟能详的零售品牌也都是在此前后开始蓬勃发展,而它们多采用加盟模式在全国掀起母婴用品的开店热潮。但是到了2013年前后,大部分加盟店都难逃脱离品牌的结局。
华安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表示,当时这一轮母婴用品行业的资本联姻热潮也有所缩减。一方面是证监会在2013年启动被称为“史上最严格IPO自查”中,给一些谋求上市的母婴连锁品牌泼了一盆冷水;二是当年国家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婴幼儿产品的监管政令。
不过,伴随着二胎红利带来的万亿级“蛋糕”和互联网零售的火热,孕婴童市场又开始重新进入资本视野。除了以融资等方式获得给养,部分公司更是已经触碰或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特别在2016年,资本收紧的情况下,母婴市场则被持续看好,相关企业跑步进入资本市场。“宝宝树2016年先后两次获得大额融资,妈妈网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这都可以看出母婴市场的活跃,并且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全面二孩政策、‘互联网+’战略对于母婴行业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信号,关键在于年轻的妈妈群体具有较强消费能力。”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对记者分析说。
网红经济下
母婴产业新模式形成
如今,在网红经济下,“母婴社区、社群+内容+电商”成母婴产业新模式,并且一定程度上了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所谓“母婴社区、社群+内容+电商”模式,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母婴类APP的层出不穷,产生了很多妈妈红人、医生红人,他们负责专业生产亲子教育、育儿心得、辅食食谱等内容,期间有了粉丝用户的捧场,产生不少流量,最后就涉及到了流量变现,进而形成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
荆晓蕾分析说,在这方面,目前宝宝树、妈妈网等母婴企业均在商业模式战略升级、人才升级、产品服务升级阶段,以应对全新升级的市场。“但母婴企业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如何创新、为用户提供持续优质稳定内容及服务是关键。”
据悉,目前,与母婴APP用户强关联的领域有医疗健康、跨境电商、美食社区、家居家装、家政服务、特卖电商等,其中健康医疗、跨境电商是用户最强项领域。而从用户性别看,母婴APP用户女性占比达80.7%。莫岱青认为,“一般这类APP模式从社群起家,社群分享这块优势比较强,但电商这块相较而言会弱一些,所以这类模式还需要再磨合。”
经营困难
多重压力侵蚀利润
实体孕婴童店老板转行卖水果
据记者采访了解,孕婴童市场虽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经营母婴用品中遇到困惑的商家可不少,尤其是传统个体小店,面对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更是步履维艰。
对不少通过传统渠道进货的实体孕婴童店来说,价格是一大“硬伤”。记者在西安雁环中路一家母婴店看到,某款荷兰进口2段奶粉398元/罐,促销活动是买6赠1;某知名电商平台上的售价为328元/罐。另外,同为24片×4包装的尿不湿,这家店里标价132元,促销活动减20元;电商平台上的售价为129元。可见,一些线下母婴产品价格和线上相差并不多,甚至可能更便宜。
即便如此,实体店的销量仍然被分流。“以前搞促销,只要把信息贴出去,家长们就会被吸引过来。”在西安城西经营母婴店多年的刘女士很怀念当年,“现在的家长多是80后、90后,他们热衷于网上购物,觉得网购价格和门店促销价差不多,还不如坐等送货上门。”
在众多母婴产品中,卖得最好要算快消品的奶粉和尿不湿。但说起这利润,刘女士连说“不高”。“奶粉和尿不湿现在都有大众认可品牌,走量大但利润很低。”她表示,服饰等纺织品以及童车、家居等利润相对要大一些,但是单店经营就很难保证销量了,“再加上还有假货、水货冲击市场。”
规模化、多元化的冲击让不少个体小店难以招架。记者走访发现,市面上数十平米的小型孕婴童店面有不小比例,而这些店铺出售的的商品种类也相对单一。前述孕婴童连锁品牌的赵姓负责人表示,规模较大的孕婴童店面,都不只有出售商品这一个盈利渠道。像配套的儿童游乐场、游泳和洗澡等,除日常维护费用,带来的都是纯利润。
市场竞争的加剧,让一些单体店的生存难以为继。有知情者告诉记者,此前在城南李家村和城西西电医院周边都有母婴用品商店因为地理位置问题、大型品牌店影响而关门。
市民范先生开过一段时间孕婴童店,不过现在转行做起了水果生意。“母婴商品的价格都透明化了,你卖多少钱,网上卖多少钱,大家比比就知道。”
未来趋势
孕婴童2.0时代规模化下拼的是运营和服务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消费意识、育儿理念、健康观念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更舍得花钱购买品质好、健康安全、有品牌价值的母婴用品,并享受店家优质的售后服务。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孕婴童行业在逐步进行规模化、连锁化“洗牌”的过程中,也将会推出“一站式”的配套服务模式:在一家母婴店里,消费者不仅可以买到奶粉、床椅、玩具、服饰、保健品、喂养用具、辅助食品、图书音像、妈妈用品等商品,宝宝还能享受到游玩、抚触、游乐等等一站式服务。
陕西经典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林认为,未来的母婴店要解决的不仅是货源问题,而是更为复杂的运营和管理问题。一个店面、一个品牌是否有生命力,关键要看它在母婴用品和服务的产业链中,所掌握的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不管你是小区旁的母婴店,还是互联联网概念的高端连锁,想要稳固市场,都得拼服务。
莫岱青分析说,个性化电商平台时期来临,比拼的或许不再是平台商品的种类是否丰富,更重要的是持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深挖整个母婴产业,不仅围绕孩子的教育、旅游等,还要围绕妈妈人群、家庭消费在不同场景的商品服务需求,扩充更多的品类和服务。”